親親寶貝

【教師加油站】如何教幼兒辨別相似音
2014/11/30謝秀芬老師(臺北市國小國語文專任輔導員)

 
學好注音符號,不僅能幫助幼兒藉由流暢的拼寫,學習識字、嘗試閱讀;也能使幼兒咬字清晰,提升口語表達能力。一個字音說得不夠準確,小則聽寫成績不理想,大則拼寫錯誤連連,無法清楚的表情達意,因此,老師在幼兒已逐漸熟識各個符號之後,或是指導拼音的同時,往往不忘進行相似音的辨別。

 
常見的相似音辨別,在聲符部分,首推ㄓㄗ、ㄔㄘ、ㄕㄙ等翹舌音與平舌音的比較,餘如:ㄋㄌ、ㄖㄌ、ㄈㄏ等;韻符部分則有ㄛㄡ、ㄝㄟ、ㄢㄤ、ㄣㄥ與ㄜㄦ五組。這些相似音因為發生混淆的原因或情境不盡相同,指導分辨的方法也跟著不同,而老師如果只用一種方法引導幼兒辨別,恐怕事倍功半,甚至徒勞無功。

 
實施相似音辨別的教學時,一味的閃示讓幼兒反覆認讀,學習將會是枯燥無趣的;認真教學或是了解音理的老師,多半會耐心的講解兩個相似音的差別處,幼兒接收老師的指示後只有強記一途。

 
善用「聆聽比較」分辨相似音

 
要教得有效、學得有方法,「比較」是值得推薦的教學策略。老師先揭示兩個發音近似的符號卡,叮嚀幼兒安靜聆聽老師的發音,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形變化;接著老師依所揭示的符號慢速的範念兩三次;兩個相似音都範念完畢後,再詢問幼兒有何發現,答案就呼之欲出了。這樣的比較教學,幼兒必須要打開感覺接收器,要聽、要看、要說,說的是自己的觀察,觀察到的就是分辨相似音的訣竅──這樣的學習是主動的,更暗示孩子只要專心、觀察就能學得好。

 
以最難分辨的ㄣ、ㄥ來說,當筆者運用比較教學時,即使是中班的幼兒都能說出:「ㄣ的嘴巴會動,ㄥ的嘴巴不會動。」天真的兒語說的正是ㄣ、ㄥ分辨的關鍵,ㄣ是舌尖鼻音,音素為ㄜㄋ,發ㄣ音時,脣形從ㄜ移至ㄋ,確實改變了;而ㄥ是舌根鼻音,音素為ㄜ π,發ㄥ音時,從ㄜ到π,脣形完全不變──可見顯而易見的脣形變化是分辨相似音的妙招,只要老師示範得宜,幼兒是可以受啟發而找到解答,自己解決問題的。

 
脣形的變化與否,同樣反應在ㄛㄡ、ㄝㄟ、ㄢㄤ三組相似音上,脣形不變的是單韻的ㄛ和ㄝ,以及舌根鼻音的ㄤ;脣形會改變的是複韻的ㄡ和ㄟ,以及舌尖鼻音的ㄢ。掌握了發音的箇中三昧,不但可以辨清相似音,幼兒在學習英語或鄉土語言時,更懂得觀察脣形變化的重要,發音也就更容易了。

 
善用手勢提示相似音

 
至於分辨聲符方面的相似音,主要需輔以手勢提示,當老師帶讀或範讀翹舌音ㄓ、ㄔ、ㄕ、ㄖ時,最好一手平舉表示硬顎,另一隻手的手指彎彎的輕觸平舉這隻手的掌心,讓幼兒了解舌頭在口腔內的狀態與碰觸的位置。ㄖ與ㄌ的分辨是較為特別的,這兩個音的混淆是發生在拼音的時候,所以在練習ㄖ的拼音時,老師引導幼兒拉長ㄖ的發音,而後快速接上韻符,「熱鬧」就不會拼成「樂鬧」了。

 
總之,要幫助幼兒分辨相似音,老師不但要了解發音原理,更要有智慧的「忍」─忍住方法的灌輸,做清楚、略為緩慢而誇張的發音示範,讓幼兒啟動耳朵、眼睛、嘴巴,找到分辨方法,勤加練習,才是真正教給幼兒帶得走的能力!

 

   

小一新鮮人 先修教材

  

 

小康軒先修教材另附注音相似音掛圖,讓老師教學更方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