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是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能力,也是目前社會上大多數家長關心的焦點。臨床上許多家長常問:「為什麼孩子不肯乖乖坐好看書呢?」「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專心閱讀呢?」身為兒童職能治療師建議您:閱讀是一輩子的能力與技巧,基礎往往在幼童時期打下,現在就讓我們從孩子的生理、心理角度出發,為小寶貝打造一個理想的閱讀世界!
環境
每天醒來,您希望映入眼簾的,是明亮溫暖的世界?還是陰霾冰冷的環境?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前者。因此為孩子準備閱讀環境時,要注意下列幾個事項:
(1)明亮且通風的空間。光線充足能保護孩子視力,通風良好使孩子呼吸順暢,另外還要注意安全,減少孩子受傷的機率,讓孩子基本生理狀態處於穩定。
(2)選擇色彩溫和的牆色、桌椅、設備,例如:淺藍色、原木色,太過濃烈繽紛的色彩,容易讓孩子過度興奮活躍。
(3)環境盡量簡單整齊,並且避開干擾物,例如:玩具、電視。若活動空間不足必須跟電視共存,那麼請關掉電視。
教材
先評估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,再為孩子選擇適合年齡的教材,孩子才能在快樂中啟蒙。
(1)先圖後文:真實的圖片適合幼小的孩子觀看,讓孩子從閱讀中認識這個世界;文字比例可隨著年齡逐漸增加。
(2)動動手做做看:四歲以上的孩子,掌指小肌肉正處於快速發展狀態,若給予足夠的刺激與練習機會,可增加孩子的靈活度與協調性。例如:選擇融入勞作性質的教材,讓孩子在操作中提升手眼協調能力,也為未來的書寫技巧打下基礎。
方式
有了良好的環境與教材,孩子的閱讀意願已經提升一大半,如果加上適當的方式,便可事半功倍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。
(1)陪伴導讀:孩子在兩歲之前,就已經能翻動書頁,此時建議給孩子彩圖繪本,家長必須同時陪伴與觀察,若發現孩子翻書的同時能夠注視圖案,家長就可用手指出某一個圖片,加上簡短名詞或口語描述,引導孩子將視線停留在書上。
(2)肢體律動:家長可以和孩子模仿書中主角的表情或行為,或搭配音樂玩肢體律動,讓教材不只是閱讀,還可轉換成實際的活動。
(3)注意力: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是循序漸進的,要求孩子乖乖的坐好看書,往往會適得其反,讓孩子失去閱讀的興趣。因此孩子的閱讀時間一開始從樂趣著手,三、五分鐘都可以,之後再逐步拉長,當中可交替動態活動或休息時間。
孩子不是呱呱墜地就會閱讀,在複雜精密的閱讀學習過程中,需要家長的細心選擇與陪伴引導,才能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。現在投注心力看似辛苦,但是當孩子長大後,仍能保有閱讀的習慣,您就會發現:這真是一本多利的好投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