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親寶貝

【育兒悄悄話】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(下)
2012/01/13尹建莉
讓孩子的優點種子萌芽

  我跟一些家長說了這個方法,有的人甚至說:「這是因為你的孩子從小表現得好。我的孩子每天讓我頭痛死了,哪裡有什麼值得記錄的好事?」這種想法真是錯誤。


  其實每個兒童都有優點,他們的特點往往就是他們的優點。這些優點是貯藏在兒童心中的種子,適時給予適當的栽培、適當的滋潤,才能萌芽、生根、開花、結果。可惜的是不少家長太擅長發現孩子的缺點,對孩子的優點卻感覺遲鈍,整天對孩子充滿了批評和命令。孩子心中原本可以成長起來的優點種子,總是受到冰雹和風霜的打擊,不能好好成長,直至枯萎或死亡——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到最後真的滿身缺點,很難找到優點了。


  有句名言說:「世界上不缺少美,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。」家長們即使沒有時間真正準備一個記錄本,至少要在心裡設立一個這樣的「記功簿」。心裡有沒有這樣一個本子,你的目光和言語會流露出來,孩子完全能感受到。你給他記錄的「功績」越多,你就給了他越多的快樂與自信,這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好。

只記「功」不記「過」

  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優缺點,好的方面會表揚,壞的方面也會及時指正。原則上這樣並沒有錯,但如果操作方式不當,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。


  下面是我遇到的一個典型的例子。

 

  我的一位好友當時正為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煩惱著。我順勢跟她說了設立記功簿的好處。她覺得這方法很新鮮,說也要回家弄張紙貼在牆上,激勵她十歲的女兒。有一天我到她家,看到她果然做了,但在操作上卻有一些問題。


  這張紙被分成左右兩欄,一邊寫優點,一邊寫缺點。家長是用心良苦的,既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點,又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缺點。但這樣做顯然不合適。


  因為設立記功簿是為了達到催化作用,使孩子從偶爾的良好表現中獲得自信和快樂,使這偶然行為最後成為孩子的一種穩定行為。同理,把孩子缺點也白紙黑字寫出來,不斷地提示,也可能使這些行為穩定下來——本來想拋棄的壞東西,在這種刺激下很容易讓孩子給自己定性,以為那些壞習慣是自己必然的行為。最後結果是,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;缺點也會鞏固下來,成為很難改掉的缺點。


  教育全在細節中,真是失之毫釐,謬之千里啊。


  兒童的反思意識和控制能力都還沒有形成,他們更容易受到暗示和興趣的支配。成人以為把孩子的缺點寫出來,張貼在眼前,孩子就會經常自我反省,理性地糾正自己的錯誤。這種想法是太不了解兒童的特點了。而且,凡是來她家的人都會看到這張紙,這麼多缺點貼在牆上,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。


  所以我提醒這位朋友,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貼在牆上?紙上只寫優點不寫缺點,只記「功」不記「過」,效果會更好。她擔心地問我,孩子有很多壞毛病想讓她改,那怎麼辦,難道這樣寫下來提醒她不好嗎?我說,當然可以提醒,但要換一種說法,要把孩子所有的「過」變成「功」來說,也就是首先從家長的意識中就要「只設記功簿,不設記過簿」。 


  比如孩子不好好練琴,總要家長提醒才去練,這時不可以記下「練琴不主動」,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練了,就記下「能堅持每天練琴」;接下來她還是偷懶,不想練足一個小時,這時不可以記下「沒彈夠一小時」,而要記下「雖然只練了四十分鐘,但彈得很有進步」;她發現彈四十分鐘你也接受了,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會每天只彈四十分鐘。可以先迴避時間問題,記下「練琴很認真,程度在慢慢提高」——也就是說,從孩子的「不是」中,總能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,總給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。這樣下來,孩子慢慢地就會獲得成就感,把為時間而練琴,改成為技能而練琴。當她不再和家長對抗,心裡真正想要練好一首曲子時,她是不在乎多彈或少彈一會兒的;而且認真練半個小時的效果會好於拖拉的磨一個小時。

 

從孩子的「不是」中,總能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,總給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。


  我的好友還是有些擔心,問我,孩子的缺點就不需要指出來嗎?不指出來,她的缺點總也改不了,可能會越來越嚴重,那怎麼辦呢?
 

用正面鼓勵克服孩子的缺點

  我說,一些家長之所以經常用批評來教育孩子,就是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假設,即如果自己不說,不經常提醒,孩子就不會改正缺點,就會越來越墮落。事實是,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,上進是他的天性,只要不被扭曲,就一定會正常生長。對於孩子身上的某個缺點,可以適當提醒,一旦發現這個缺點反覆出現時,就應該考慮用正面鼓勵的方式,不動聲色地去幫助孩子克服,而不要反覆地直接批評,不要說「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,你就是不改」之類的話。反覆的批評就如同貼到牆上的「記過簿」,會固化孩子的缺點,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隔離開來。


  為了讓我的這位好友更明白,我又給了她一些建議。


 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早晨上學時磨磨蹭蹭的,總得你催促著穿衣吃飯拿書包,得你拖著往外跑才能不遲到,那麼你縱使把「快點,不要磨蹭」這句話說一萬遍,就這個缺點批評孩子一萬遍,也解決不了問題;你不斷地重複只是讓孩子穩定地形成這樣一個壞毛病。如果你換個方法,那麼問題就可以得到根本的改善。

  你可以鄭重友好地跟孩子談一次話,告訴她從明天開始,早晨自己掌握上學時間。然後從第二天開始,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。你只是完成你自己該做的事,如準備好早飯,或把自己收拾妥當,準備送孩子上學。至於孩子,她的時間自己安排,你心平氣和地等她磨蹭。


  孩子第一天不適應,可能磨蹭到遲到一小時,路上急得都哭了,對你發脾氣,怪你不提醒她。這時,你就表揚孩子說:「媽媽發現你真是個好孩子,有上進心,不願意遲到。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時間,還不習慣;以後肯定會安排得越來越好。」注意,你說這句話時,要拿出誠意,不要口是心非。只要家長能真心誠意地堅持下去,在這個過程中不發火、不指責,堅持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,經常給孩子「記功」;在孩子老毛病又犯時,仍然能從她的消極表現中找出積極的地方,給予真誠的表揚。那麼,孩子的自覺管理意識一定能形成,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。


  無論是以實物形式還是在自己的內心,父母都要為孩子設立一個小本子。只設「記功薄」,不設「記過薄」。珍惜孩子的榮譽感,避免懲罰性記錄。兒童沒有過錯,只有不成熟;而不成熟才意味著有生長空間和成長可能。家長應真正從內心欣賞孩子的不成熟,從不成熟中看到美。這樣你才容易打開「記功簿」,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的失誤,就不由自主地翻開「記過簿」。


  做家長的素養和理性就表現在,每當你準備採取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時,都要先思考一下:你想強化的到底是什麼?你採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歡的還是反感的?它對兒童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,是激勵的還是消極的,是眼前的還是長遠的,是高尚的還是庸俗的?不思考這些,只是憑情緒和習慣做事,不但達不到目的,更可能從根本上破壞目的。


本文出自人類智庫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》:
http://www.humanbooks.com.tw/product.html?v=1017